🈲近期發現圖文侵權的人越來越多,我都有擷圖留證,請避免觸法。
再次重申!!!!圖文未授權禁止任意轉載與侵權重製!
-
📣來小金門討個客兄粿吧😱😱😱
-
📍蕾絲菜粿/客兄粿(💰20)
烈嶼鄉(俗稱的小金門),有個特別的傳統點心,
俗語叫 #客兄粿 是小金門村民所熟知的菜粿。
正式說法是烈嶼菜粿或菜包,
客兄粿聽起來不是太文雅,既聳動又令人好奇,
由來傳聞有很多,
一說是一對夫妻,為了老婆做好的菜粿而吵架,
老公脫口而出難不成要給客兄吃?而衍伸而來的說法,
二說是客家人的菜包演變而來,慢慢就從客家粿音變成客兄粿。
三說是烈嶼鄉主要販賣菜粿的攤位有幾家,
都位在其著名景點烈女廟的對面攤販群,
烈女vs客兄,於是便有帶著相反詞的客兄粿出現,
但不管哪種由來,多為以訛傳訛所產生。
烈嶼菜粿的外皮是先取黃色地瓜煮熟去製作而成,
造型就如同菜包,口感就如同肉圓或水晶餃,餡料也極為豐富,
配料主要為高麗菜、胡蘿蔔、豆皮、筍乾,有的會加上豬絞肉等等,
然後放入蒸籠蒸熟完成。
各家都有自己的特色,青菜蘿蔔也各有所好。
我透過烈嶼的同學以及親友的協助,
買到了兩家不同攤販販售的菜粿來做個比較。
📍 A款菜粿
同學從小吃到大,
裡面主要包的是辣高麗菜乾等,所以帶點微辣,味道比較單一些,
菜粿的皮相較之下比較厚,網路看過有人推薦這家阿嬤做的。
📍B款菜粿
親戚非常推薦的,每次返金必買,
但網路沒人介紹過,我個人也比較愛這家阿嬤做的,
味道偏像金門當地家家戶戶逢年過節會煮的七餅菜,
菜粿的皮吃起來也比較沒那麼厚,內餡層次比較豐富,味道比較適合我。
我喜歡的菜粿是一位80幾歲的阿嬤做的(後方有照片),
由於烈女廟對面的菜粿攤販位置都會輪替調整,
而且各家都沒特別的店名,
各自擁護者都是認人不認店,
吐司喜歡的攤販在圖末,認阿嬤照片或找桌子側面有黑白相間的格子布(它是金門傳統的辟邪育嬰包巾,名叫「花帔」)
🚩金門美食特輯,本次介紹金門在地話(圖末有影音教學):
馬鈴薯=甘單
地瓜=安ㄗˊ
芋頭=ㄛ
蚵仔=ㄛˊ
烈嶼菜粿=蕾絲菜各
“小金門”的閩南語發音非常好記,就叫”蕾絲”,
之前提到”蕾絲偶”=烈嶼芋頭聞名遐邇,
有機會到訪小金門可以購買當地土產喔。
金門閩南語的腔調時常會被誤解我的台語說得不夠正確,
在大學的時候,跟朋友說要去買蚵仔麵線,
朋友聽到很驚訝!!想說芋頭麵線是哪招?!
所以來到台灣都要轉聲道的吐司已經司空見慣,
但郝加在我是看台灣八點檔長大der,所以仿台語腔也不是難事。
詳細介紹
IG/FB/痞克邦 : 吐司愛吃貨
🔍蕾絲菜粿
👣 烈嶼鄉青岐村烈女廟對面攤販(請認明照片中的老奶奶)
🕛 上午9點左右-下午3點左右(看阿嬤心情跟健康狀況)
❌ 無特別公休(看阿嬤心情跟健康狀況)
📌 提早售罄
留言列表